与时代同步伐 与改革同频率 与实践同发展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仙桃市(沔阳县)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1954年7月1日至3日,沔阳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此为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市建立起来。1980 年12月7日,沔阳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标志着人大常委会开始依法履行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人大工作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1986年10月,原沔阳县撤县建市成立仙桃市,同年10月18日,经沔阳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决定将沔阳县人民代表大会改称为仙桃市人民代表大会,将沔阳县人大常委会改称为仙桃市人大常委会,仙桃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诞生。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有力有效开展监督,用心用情服务代表,从严从实建强队伍,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仙桃实践,为全方位推动仙桃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人大贡献。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履职硕果累累,书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仙桃的光辉篇章,彰显了根本政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党旗指引,新时代人大工作蹄疾步稳
铸牢对党忠诚品格,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人大工作才能“跟上趟”、人大队伍才能“扛起事”、人大履职才能“拿准度”。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坚持一切工作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切实强化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一盘棋”思想,主动将人大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推动,切实做到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确保始终与市委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矢志不渝坚定思想自觉。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统揽人大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机关干部“三支队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矢志不渝坚定政治自觉。各级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牢记人大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不断加强人大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人大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向市委请示报告后再进入法定程序。积极争取市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市委每届召开一次人大工作会议、每年听取常委会党组汇报、出台系列文件,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职。
——矢志不渝坚定行动自觉。坚持围绕不同时期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找准结合人大工作的切入点与着力点,特别是近年来,锚定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全方位谋划推进监督、决定和代表等工作,认真抓好中心工作,真正做到市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
旗帜引领方向,使命凝聚力量。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仙桃市历届人大及其常委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没有任何含糊和动摇,不断展现出新时代人大工作新气象。
服务大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铿锵有力
70载风雨兼程、70载春华秋实。人大工作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抓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条主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改革发展的时代脉搏,着眼全市工作重点,关系群众热切期盼,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改革攻坚中砥砺前行。
——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中体现人大担当。每年2次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对“五年规划”的实施、编制情况开展调研,审好前行的“施工图”,看紧人民的“钱袋子”。抓住影响和制约仙桃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聚焦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疫后重振、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全局性问题,共听取审议工作报告590多项,对80多件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在助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中展示人大作为。就国土空间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国家高新区发展规划、非织造布产业园区建设、杜湖街道设立、南城新区土地储备、城市棚户区改造等作出决议或决定,听取审议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空间管控及城区“两违”整治等工作报告,推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贡献人大力量。2015年以来,先后听取审议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河湖长制实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工作情况报告,持续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连续10余年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助力“四水”共治。
——在推动法治仙桃建设中彰显人大责任。听取审议司法体制改革、刑事审判、诉讼监督等工作报告,推动司法机关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选举、任命产生第一届市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首次听取市监察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推动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向前。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实现选举任命人员宪法宣誓全覆盖。每届都对全市普法工作作出决议,深入推动法治宣传教育。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人大履职的步伐坚如磐石。
履职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人大代表是“老百姓的代言人”,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他们肩负重任,步履不停,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铿锵誓言。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仙桃实践。特别是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狠抓代表阵地提升工程、代表行动惠民工程、代表述职亮晒工程、代表建议提质工程、代表履职强基工程“五大工程”,探索采用定向履职、定标积分、定点下沉、定期联络的“四定”工作法,将全市1900名各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成立84个代表小组,聚焦群众所期所盼主动发声,畅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用心“察民情”。完善“两个联系”制度,出台相关工作意见,推动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发挥好政策宣传员、民意反映员、发展促进员作用。持之以恒加强代表“家站”建设,特别是2021 年以来,印发加强“家站”建设实施意见,高标准建成代表之家20个、代表联络站84个,代表每两个月在“家站”开展一次集中活动,倾听群众呼声成为常态。
——用情“聚民智”。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提效,设立1个省级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座谈会在仙桃举办,一件件“沾泥土”“带露珠”的立法建议直接进入立法机关。代表活动深入开展,先后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助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特别是2021 年以来,先后围绕营商环境、农村安全饮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等开展多项主题活动,既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也推动改革发展的“大事”。
——用力“惠民生”。每年安排涉及就业就医就学、养老托育、食品安全等民生议题占比达到 40%以上,完善代表建议提出、交办、督办、评议机制,持续监督“政府十件实事”落实落细,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专题询问、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集中视察,推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画卷徐徐铺开。仙桃人大是时代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让党心和民心贴得更紧。
守正创新,“四个机关”建设常态常新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源于其具有面向未来、面向实践、与时俱进的政治属性,“四个机关”建设是新时代新形势赋予人大的新使命新任务。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锚定“四个机关”的定位和要求,持之以恒固本强基,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健全的工作机构是人大履职的基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争取市委支持,加强人大组织机构建设,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推动基层人大完善组织结构。推动乡镇人大主职实行专职配备,每个乡镇都有人大主席、人大副主席和人大干事,街道人大工委都有人大主任、人大副主任和人大秘书,建立起符合职能定位、工作特点和充满生机活力的机制。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人大建设的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和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组成人员守则、组成人员积分制办法、审议意见办理办法、代表述职办法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以制度落实推动工作落地,提高全市人大工作水平。
——过硬的能力作风是干事创业的关键。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特别是近年来,持续抓机关建设“12345”行动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推动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代表等工作提质增效。
70年,风华正茂;再出发,未来可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总结经验、勇担使命,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仙桃篇章作出人大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