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大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公报

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公报

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来源:

 

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527日在仙桃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教工委主任  罗红梅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2024年度监督工作计划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有高职学校1所(公办),教职工751人,在校生14358人,占地面积988亩,校舍建筑面积44m2;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6所,其中公办2所、民办4所,教职工817人,在校生9048人,占地面积728亩,校舍建筑面积28.2m2职业培训学校(机构)21家,其中公办2家,民办19家;教职工231人,年培训量达10000人次以上

二、主要成效

1.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我市职业教育学校数量不断增加仙桃市高级技工学校恢复招生,新设立仙桃荣辉职业高中。承接武汉丰富的职教资源,统筹谋划职教城项目,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仙桃校区即将开工建设同时,教育教学设施得到大幅改善,仙桃职院新投入2.57亿实施办学达标工程,图书馆、培训楼、综合楼、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预投入3.6亿元建设仙桃职院南校区;理工中专每年争取省级中职发展引导奖补资金,开展重点项目建设13项,被立项为省级中等优质职业学校建设单位。

2.教学改革逐步推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仙桃职院成立黄鳝产业学院、数字产业学院,升级非织造布产业学院,校企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8项,申报专利27项,入选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秀案例5创源学校与相关企业在校内建立实训研发基地,并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产教融合项目研发群,每年学生获得企业产教融合项目研发奖学金30余万元。

3.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监督。2023年我市中职毕业生2396人,112人参加高职单招入学,326人通过“3+2”分段五年制高职入学,1739人参加技能高考升学,升学率达91%,其中被本科院校录取11人,208直接就业,其中在本市就业的169人,占比81.3%,服务于医疗、无纺布等相关企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教育资源不足,高质量发展后劲不够。一是投入不足对照中职学校达标工程建设要求,创源学校和电子商贸学校还存在教学设施陈旧、生均仪器设备不达标等问题;对照双优学校建设要求,理工中专仍需在实训基地建设、设施设备更新、教师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二是招生吸引力不足。由于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术的思想比较普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景认识不够,再加上企业培养和使用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出现两难现象,即本地企业招工难、职业学校招生难。三是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我市中职学校双师型占比30%省级及以上教学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不够充分,教学名师、技能名师数量和质量还不够高,在培育行业有权威、省内有影响的专家、名师和领军人才方面需进一步加力

2.校企合作渠道不畅,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一是沟通机制不畅通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与企业实际需求缺乏有效对接,提供的人才和技术服务还有差距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支撑。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不够高,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浅层不深入、短期低效率等问题三是与地方经济发展契合度不高。专业链的设置和发展与仙桃产业链的需求不太匹配,不够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没有形成紧密对接本市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3.办学体制不完善,统筹发展力度不够。2022年,仙桃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但目前尚未有效形成多部门协同发展格局,行业主管部门还存在隐形的资源和制度壁垒,部门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统筹协调改革发展、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作用发挥还不够。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一是开展职业教育法学习活动。加大对《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宣传,引导社会树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理念,在人才招聘、落户、职称评审等方面一视同仁,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二是办好职业技能大赛。建立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大赛常态机制,创新引入社会赞助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推动建立政府+企业合作办赛新模式,提升职业院校的影响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三是发挥媒体引导作用。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宣传成才就业的典型,表彰优秀技能型人才,让崇尚一技之长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理念成为社会新风尚,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强化保障措施,汇聚职业教育发展动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发改、教育、经信、财政、人社等部门密切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强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体制,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全面落实公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有效利用地方政府债券支持仙桃职业学院双高建设和仙桃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双优建设。三是支持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结合仙桃特色,成立沔阳三蒸、剪纸、麦秆画等非遗工作室,为高技能领军人才提供技术革新、技能传承的工作平台。

3.补齐办学短板,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配齐配足专任教师,鼓励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任教;建立教师周期培训制度,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带课题下企业,将产业尖端动向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机衔接,让双师型教师队伍始终把握产业创新的脉搏。二是打造仙桃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开发特色、高质量且差异化的专业,打造校一品牌重点服务黄鳝、非织造布、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服装等新兴产业和家政、养老、托育等人才紧缺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探索本科职业教育。全力启动职教园区项目建设,推动武汉高校来仙合作办学,把更多高端平台建在仙桃,把更多高层次人才集聚在仙桃,把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在仙桃;整体推进仙桃职业学院南校区建设,高标准通过省级双高建设终期绩效评价,鼓励与省内本科院校开展专本联合培养项目试点,申报特色骨干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4.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支持建立行业企业产教融合基地、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研究基地、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流动站、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职业学校吸纳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等,开展订单培养。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办学。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行业龙头、规模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三是打造高水平产学研联合体。通过构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深度交流机制,提高从成果产品的转化率,让成果转化在产教融合流程中自然实现,回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潮流,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灵动协同。


 

 

友情链接

郑场 毛嘴 剅河 三伏潭 胡场 长埫口 西流河 彭场 沙湖 杨林尾 张沟 郭河 沔城 通海口 陈场 干河 龙华山 沙嘴 工业园 高新区 沙原 九合垸 排湖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