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公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反诈禁毒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与支持下,我们以反诈“减量退位”、禁毒“按期脱帽”为重点,始终坚持打防管控一体推进,明责担责问责一体捆绑,市镇村(社区)一体融合,持续对诈毒违法犯罪发起猛烈攻势,反诈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联席办、国家禁毒委对我市反诈禁毒工作分别“摘帽”,并相继推介我市经验做法,全省禁毒重点整治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一、工作情况
1.坚持以“统”聚力,扣紧共治责任链。
一是以“第一规格”抓统筹。市委、市政府将反诈禁毒列为本届党委政府三件大事,“三级书记”抓反诈禁毒成为常态。书记任反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禁毒委主任,先后40余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传达学习上级精神,定期研判形势,解决困难问题,安排部署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逢会必讲、下乡必看、调研必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坐阵云南前方指挥督导,有力带动各地各部门“一把手”由“不想抓、不愿抓”变为“主动抓、带头抓”。
二是以“第一力度”抓整治。从成员单位抽调专人做实市反诈办、市禁毒办,在市公安局实体化办公。按照专人专责要求,各地均成立了反诈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配备1名机关干部、1名专职民警,全市还招聘84名社工,专司反诈禁毒工作。市直部门及其二级单位对全市723个村(社区)实行“一对一”包保驻点,全域开展反诈禁毒重点整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以“第一责任”抓落实。将反诈禁毒与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捆绑结账,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实施细则、考核办法,明确市镇村(社区)“三级”任务清单,落实“一日一研判通报,一月一调度会商,两月一考核结账”制度,推行镇办班子包片、成员单位包村、村(社区)干部包保的“三级联保”责任制,加大考核通报、约谈警示、挂牌整治、组织调整、纪律问责“五维追责”力度,对挂牌整治的镇办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半年内不得提拔重用、交流使用,同时取消职级晋升、评先评优资格。截至目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约谈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124人次。
2.坚持以“打”开路,放大执法震慑力。
一是强化合成作战。依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组建打击整治一体化作战中心,反诈禁毒专业警种全员进驻,抽调20名研判、侦查民警充实力量,将人才、数据、技术、手段等资源集中使用,打造“最强大脑”。坚持以专业打职业、以专班打团伙,研侦办一体,综合运用人员关联辨认法、信息比对追踪法、资金穿透溯源法等成熟技战法,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打深打透涉诈涉毒违法犯罪。同时,引入预警拦截、监测管控平台,提高止损处置、案件侦办效率。
二是强化堵源截流。围绕电诈案件“信息流”“资金流”深度研判,分析上下链条犯罪情况,实施快速落地、快速定位、快速铲除,最大限度为群众追赃挽损。2022年以来,共破获电诈案件30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8人,打掉电诈团伙22个,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有效拦截群众被骗资金1.13余亿元。统筹境内、境外两个战场,以金三角“斩链”、缅北“清源”、柬埔寨“利剑”三大战役为抓手,强力推进“断流”行动,抓获偷越国(边)境犯罪嫌疑人424人,其中一级目标对象137人、二级目标对象62人,打掉偷越国(边)境团伙111个;成功侦办“311”跨境跨区域电诈专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0名,涉案金额达1.2亿元。
三是强化缉毒执法。针对外流贩毒、毒品中转集散突出问题,坚决堵截两条通道【“沪渝高速”昆明→重庆→四川→仙桃线路、“两广高速”云南→贵州→湖南→仙桃线路】,萎缩两个市场【毒品贩卖市场、毒品消费市场】、紧盯三个区域【云南边境、广州海珠、仙桃本地】,完成四大目标【侦办一批目标案件、缉捕一批毒贩毒枭、打掉一批涉毒团伙、收戒一批涉毒人员】,对涉毒违法犯罪“零容忍”,打深、打透、打绝。2022年以来,全市共破获涉毒刑事案件405起,打掉涉毒团伙45个,刑事拘留642人,强制隔离戒毒646人,行政拘留2156人;抓获涉毒网上逃犯88人(其中境外部级“钉子”逃犯7人);侦破部级毒品目标案件3起、省级毒品目标案件4起,公安部发来贺电,省公安厅2次嘉奖。
3.坚持以“管”破局,提升成效巩固率。
一是教育劝返减存量。针对滞留境外涉诈高危人员,采取法律威慑逼返、政策攻心诱返、亲情感化劝返,逐步探索出“六包一”责任制、“二一一”攻心术、“三冻结一关联”杀手锏、“三对一”离间计、“一人一策”分析法等劝返组合拳。截至目前,我市共劝返滞留境外窝点人员735人,劝返率达92.22%。
二是实时管控防增量。对境外窝点回流人员,按照“六个一”办案制【一份办案卷宗、一份忏悔材料、一份守法承诺、一份立功申请、一份生物信息、一次法治教育】,建档见面,采集电子信息,明确行踪轨迹,倒逼回流人员服从管理。对涉毒人员,人人见面、人人毛发筛查、人人建立全息档案,全面推行“5+N”包保管控,探索形成“五化一办”智慧禁毒新模式【全息档案电子化、预警监控信息化、指令生成自动化、日常管控痕迹化、考核评估数智化、遂行任务掌上办】,一旦触“网”报警,第一时间开展吸毒检测、询问调查等工作。同时,与驻滇、驻粤专班紧密对接,形成闭环管理。
三是教育帮扶防变量。出台涉诈涉毒人员就业实施意见、平安关爱八项措施,用活“疏导帮思想、关爱帮生活、扶持帮就业”工作法,依托“30+5+5”【30家就业企业、5家技能培训机构、5家中介服务机构】,采取职业技能精准培训、企业就业精准对接、社区就业精准安置、自主创业精准扶持等措施,帮助其洗心革面、正确择业,彻底转化重点人员。截至目前,涉诈人员就业率达89.2%,涉毒人员就业率达75%。
4.坚持以“文”化人,增强群众免疫力。
一是深化全民宣传。完善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宣教机制,常态组织反诈禁毒宣传“六进”活动,制作发放宣传品。依托骑行、微马、跑协等协会,组织3000名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反诈禁毒宣传活动。特别是禁毒宣传方面,发动5.1万余名毛发筛查人员变身为禁毒宣传员,高标准建成1个市级禁毒教育基地、1个禁毒主题公园、2所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各地共建成禁毒游园22个,营造了人人参与、全民禁毒浓厚氛围。
二是优化主题宣传。邀请奥运冠军和网红为仙桃反诈禁毒代言,组织涉诈涉毒人员现身说法,打造“红升说毒害”短视频品牌,组织“为了人民的向往”公益演出活动,巡演20余场次。利用沔阳花鼓戏、皮影戏、三棒鼓、渔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依托作家协会和民间写手,创作了一批贴近时事、内容鲜活、直击人心的文艺作品,实现反诈禁毒宣传全覆盖、无盲区。
三是强化精准滴灌。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电话、网络”两个接触渠道和“网络支付、网点转账”两种资金转出方式,系统分析全市发案情况,梳理不同年龄段易被骗高发群体,建立3.2万人的潜在受害人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发送提醒短信,在电影院、KTV、电视机顶盒植入反诈动漫短视频,在网吧设置开机、休眠反诈屏保,与美团、饿了么、珍爱网等网络公司合作推送预警信息。编写反诈禁毒教育手册,将反诈禁毒知识纳入全市中考内容,从源头阻断涉诈涉毒新生力量,铲除滋生土壤。
二、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持续整治,我市反诈禁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诈毒形势依然严竣,特别是“摘牌脱帽”后,各地各部门产生了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松劲歇脚的倾向,存在热度下降、干劲松懈、力度减弱、措施疲软等现象,电诈案件仍然时有发生、涉毒人员仍然高位运行、行场管理仍然存在漏洞。
反诈工作方面:一是反诈综合成效还需巩固。虽然我市近年来反诈工作综合考核负向排名基本稳定在全国县(市、区)100名之外,但期间名次也出现较大波动,如2023年9月位列76名,2023年12月位列43名。各地发力不均,易进入疲软期。二是人员管控还需加强。当前我市仍有62名境外窝点人员未劝回,40名仙桃籍人员在边境、机场被拦截(其中回流人员再次出境5人),这也是负向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同时,经分析研判,我市有80名境外窝点回流人员漏管失控,极有可能成为负向排名上升的最大变数。三是行业整治还需提效。“两卡”治理成效不及预期,近期我市出现17起涉案资金在金融机构网点柜台取现的情况,如不及时堵漏,极易形成“破窗”效应。四是预防宣教还需深化。反诈宣传深度广度力度仍需加力,电诈发案仍高位运行,群众满意度有待提高。
禁毒工作方面:一是外流贩毒仍较突出,2023年我市新增外流贩毒绝对人数53人,依规核减后仍居全省县(市、区)第10位。二是中转集散尚未根治,2021年至2023年,涉及湖北省毒品中转集散案件共计82起,其中我市占6起。三是毒品滥用较为严峻,我市是全省现有吸毒人员超过2000人的8个县(市、区)之一。国家禁毒委督导组指出,武汉及江汉平原地区是内地毒情最为严峻复杂的地区、是影响危害最为突出的地区。今年,国家禁毒委可能会对武汉及周边江汉平原地区进行挂牌整治。
三、下步打算
一是打好反诈禁毒主动战。始终坚持党管反诈禁毒不动摇,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巩固“三级书记抓反诈禁毒”机制、双月结账制,严格考核、严明奖惩,与评先评优、干部任用挂钩,强化正反典型奖惩,不断深化反诈禁毒重点攻坚,守住来之不易的“摘牌脱帽”成果。
二是打好精准治诈持久战。对辖区所有滞留境外涉诈高危人员进行专门研判、逐人研判,依法依规逼投劝返,全力减存量。对所有回流人员实施“点对点”专人管控,全力抑增量。持续推进“断卡”行动,推动金融、通信等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好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堵塞管理漏洞,全力防变量。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大张旗鼓开展反诈宣传教育,全力正能量。
三是打好重典治毒攻坚战。按照“找规律、打七寸、端全链、断源头、出精品”的思路,以“打贩毒团伙、端制毒窝点、追原料来源”为主线,破大案、打团伙、摧网络、抓毒枭、缴毒资,严打犯罪链条。深入开展“大排查、大管控、大收戒”行动,严管重点人员、重点物品、重点场所,严防脱管失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麻醉药品、精神药物的管理与涉毒高危人群和青少年的防范宣传,严防毒品侵蚀。
四是打好反诈禁毒合成战。持续压实属地和部门反诈禁毒工作责任,清单化、项目化、目标化推进。定期召开反诈禁毒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分析当前问题,堵塞工作漏洞。持续推动反诈禁毒工作社会化,广泛动员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和志愿者、社团组织等力量参与,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最大合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毒品犯罪是职责之战、使命之战、荣誉之战,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与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仙桃一定能够巩固和提升打击治理成效,实现“由乱到治”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