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公报
关于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8年9月26日在仙桃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市教育局局长 蔡 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工作概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先后实施了一、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优质资源快速扩充、办园条件明显改善、保教质量大幅提升,2016年被评定为“湖北省学前教育示范市”。
全市现有幼儿园207所,其中公办园52所、民办园155所(省级示范园4所,市级示范园35所)。现有在园幼儿46694人,其中公办园10546人,民办园3614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8%。现有教职工5179人,其中公办园1127 人(在编人员161人)、民办园4052人。现有专任教师 2444人,其中持证1272 人,占比为52%。
二、主要工作情况
近年来,全市规范幼儿园从2011年的105所增加到207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0000多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62%提高到88%,全市学前教育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1.突出政府主导,健全支撑体系。把教育当成最大的民生工程,把学前教育当成教育的奠基工程,牢牢抓在手上,着力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发展体制机制。一是组织领导得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成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仙桃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建立了学前教育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地各部门责任;市教育局设立了学前教育管理科,对全市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配备了学前教育研究员;各镇办配备了一名幼教干事,具体负责本辖区学前教育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关心扶持给力。近几年,市政府连续制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仙桃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仙桃市关于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办园和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的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引导各方力量共同投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到市教育局召开市长办公会,就学前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先后6次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就学前教育资源扩充、清理整顿、经费保障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幼儿园建设的土地划拨、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相关手续办理,实行免、缓或减半的政策。同时,大力开展学前教育示范镇创建活动,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工作考核内容,建立配套的绩效督导考核机制,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三是经费保障有力。积极争取学前教育发展中央专项资金8866万元,新建园舍15所、改建园舍47所、扶持民办幼儿园111所,实施城市奖补项目15个、玩教具配备项目58个,资助贫困幼儿6200人次。切实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安排400万元用于校车购置奖补,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校车营运奖补,每年拿出300万用于学前教育建设,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2712万元,占财政性教育总投入的5.2%。计划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公办幼儿园生均每年500元的公用经费拨款纳入财政年度预算。7月市物价局对我市五个等级的8所幼儿园定价成本进行了核算,将收费标准进行了提标,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2.积极扩充资源,提供优质学位。针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不足、学位严重短缺的实际,提前谋划、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学前教育资源质量双提升。一是整体布局变优。市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科学编制了《仙桃市学前教育布局规划(2011—2020)》、《仙桃市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形成了镇办建中心幼儿园、居民集中区设置骨干幼儿园、永久性保留学校开办附设幼儿园、鼓励民办园有机整合扩规提质的合理布局。2011年以来,通过“关、停、并、转”取缔无证幼儿园48所,整合集并幼儿园64所,基本消除了无证办园行为。二是公办园所变多。科学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公办幼儿园由2012年的3所增加到2018年52所,实现了每个镇办至少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公办幼儿园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所有国家资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不得出租出售,确保公办性质。所有公办幼儿园实施等级评定,实行政府定价,提供普惠性服务。三年来,我市公办园幼儿数年均增长2500人,2018年春季学期占在园幼儿总数的23%。三是民办园所变强。市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出台了《仙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通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添置教玩具、改造园舍,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1.9亿元,新建、改扩建民办幼儿园91所,实现了办园条件的上档升级。市教育局制发了《关于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的通知》,共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19所,普惠覆盖率达到77%,我市幼儿基本享受普惠性服务,教育公平持续放大。
3.大胆改革创新,完善服务网络。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大胆尝试、推陈出新,为广大家长和幼儿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一是推出校车服务。针对长期存在的接送幼儿车辆不合格、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我们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配合、市场运作、公司运营”的校车运行新模式,组建校车服务公司15家,购置标准化校车352台。目前,全市16000多名需乘车上下学的幼儿全部坐上了标准校车,700多台非法接送幼儿的不合格车辆全部退出运营市场,破解了农村幼儿安全乘车上下学的难题。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了国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标准专用校车运营全覆盖,被授予“湖北省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二是推行合作共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幼儿进城就读,城镇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们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制定规划、企业投资兴建、产权无偿移交、优质园所管办”的园企合作新路径。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2000万元,新建了市实验幼儿园新区、仙桃小学附属幼儿园等2所公办幼儿园,提供了600多个学前教育学位。与镇办合作,开展局地共建,采取“社区提供土地、镇办进行配套、市局投入建设、优质园所管办”的模式,新建了和平社区幼儿园、通海口柴河幼儿园,提供了600多个学前教育学位。这些幼儿园的建设极大地优化了城镇幼儿园布局,均衡了区域教育资源,完善了城镇功能设施,有效缓解了城镇“入园难”问题。三是推广集团办园。采取“名园+新园”“名园+弱园”“名园+民园”的模式,成立了3个幼教集团,实行一园多区、总园服务分园的管理模式。支持省级示范幼儿园市实验幼儿园走集团化办园之路,将2013年和2016年新建的新城一号小区、和平小区两所配套园纳入实行集团化管理;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引进了香港国际伟才幼儿园、三之三幼儿园等一批品牌幼儿教育集团,鼓励其走集团化办园之路,现各拥有连锁园5所。这种以名园为龙头,通过名园输出品牌、办园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等方式,带动了新办幼儿园、薄弱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共同发展,迅速提高了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让老百姓享受了更多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4.狠抓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活力。把幼师队伍建设当成学前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着力构建一支德艺双馨、充满活力的幼教队伍。一是抓好教师引进。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先后专题研究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工作,建立了公办幼儿教师补充制度,按照新招聘教师15%的比例增配公办幼儿教师,扩大教师补充增量。三年来,累计招考幼儿教师80人,优化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同时,市编办每年核定公办幼儿园编制数,不足人员从义务教育教师中调剂,通过转岗培训后补充。实行幼儿园教职工资格准入制度,全市幼儿园教职工持证上岗率为83% ,其中园长持证率98%,保育员持证率97%、专任教师持证率52%,民办幼儿园教职工的实行市级备案管理,备案率达100%。二是抓紧师资研训。编制了《仙桃市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规划(2012年—2020年)》、《仙桃市教师培训五年规划(2012年度2017年)》,按规划组织实施国家、省、市、镇、园五级培训。近三年来,组织600余人参加了国培项目培训,组织近200名园长参加了园长岗位资格培训,组织2400多名教师参加幼儿教师网上远程培训。与湖北省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合作,组织全市1210名保育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培训,全部取得了保育员证书。依托武汉亿童公司开展系列培训,培训300余场次,培训14000余人次;与市成教中心合作,每年安排300名教师开展学历提升培训;以乡镇为单位,开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题培训和区域活动专项培训,共培训3000余人次;每年坚持组织开展“青蓝结对”工程和幼教能手评比、送教下乡活动,近1000名青年幼师迅速成长。各乡镇每年暑期组织幼儿教师参加为期一周的暑期集训,幼儿园坚持每周一小时的园级培训。这一系列培训,提升了幼儿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幼教队伍。三是抓牢队伍稳定。依法认真落实幼儿教师各项待遇。将公办幼儿园在编教职工工资全额列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实行职称工资制,职称评聘单列,工资水平等同于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公办幼儿园编内编外教师基本实行同工同酬。民办幼儿园与聘任的教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保障其工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待遇,除保险外,教职工工资一般在2000元以上。
5.注重规范管理,提高保教水平。认真履职尽责,落实自身监管责任,坚持严标准、硬尺度,促进我市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一是严格评估管理。实施准入制度。出台了《仙桃市幼儿园设立受理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审批制度,制定了幼儿园申办、办证、换证,园址、法人变更的流程。严格年检制度。制定了《仙桃市幼儿园年检评分细则》,每年五、六月开展幼儿园年检工作,年检率和问题整改率达100%。严格实行等级动态管理。幼儿园实行一年一次等级升降级评估,利用这一抓手,升级一批;通过整改,提升一批;通过降级,淘汰一批。规范收费行为。严禁乱收费行为,公办幼儿园按市物价局每年出台的《关于全市公办幼儿园收费项目和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实行收费,民办幼儿园实行收费报备管理。二是规范办园行为。设立受理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先报后建的程序,申请举办者单位和个人收到筹设批准后,按《湖北省学前教育机构办园基本标准(试行)》和建筑、消防等要求建设幼儿园。其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建筑质量检测合格证为批准设立幼儿园的先决条件。核定办园规模。根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室面积、户外活动面积等因素核定每园的办园规模,招生控制在360人以内,并在办园许可证上予以明确。出台《关于加强幼儿园学籍管理的通知》,通过学籍等加强对办园规模的控管。严格控制班额。通过年检、等级评定等手段控制班额,对超大班额和园所年检按超额比例实行扣分。全市小、中、大班平均班额分别为28人、35人和38人。强化安全管理。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仙桃市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通知》《仙桃市校车安全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将门房门卫、三防设施配备到位作为开办幼儿园的一票否决项目,把好安全关。市政府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落实幼儿园卫生保健、晨检午检、食品卫生等各项工作。全市推行了“一键报警器”,强化了安全防范水平,确保师幼安全。每学期幼儿园开展师生消防安全演练、防地震演练、防拐骗教育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师幼的安全意识,增强师幼的逃生技能。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三是推进科学保教。进行有效引导,市教育局出台了《仙桃市幼儿园保教行为“十不准”》和《仙桃市幼儿园常规管理三十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出台了《仙桃市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南(试行)》,并请武汉教科院专家张敏作了专题辅导报告,进行权威解读,引导各地各园树立规范办园理念。开展环境创设,制定下发了《仙桃市幼儿园环境创设基本标准》,对幼儿园活动室、区角、多功能室、寝室、玩沙玩水池等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采取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投资1169万元,采购了区角玩具、幼儿读物、户外运动器材等设施设备,奖补配备给全市各类幼儿园。目前,全市所有幼儿园都优化了空间设计,基本配足了区角玩具,配齐了生活设施设备,努力打造适宜幼儿成长的“幸福摇篮”。实施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自制玩教具评比、户外游戏评比、区域游戏评比、教研活动评比、幼儿园快乐体操评比、家园共育等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通过活动去“小学化”,创造适宜幼儿学习生活的温馨氛围,促进幼儿阳光健康成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急需加以研究解决。
1.优质资源不足。小区配套园建设不够,我市已按要求移交的只有3所(实验幼儿园新城园区、实验幼儿园和平园区、仙桃小学幼儿园),其余14所幼儿园产权皆为个人所有。如三丰鼎城、现代鸿昇、锦绣江山、锦江国际等小区住户均超过1千户,入住率达到95%以上,均未配建小区配套园。低等次幼儿园占比较大。我市二三级园共76所,占比达37%,均属租赁和自建园,条件简陋,园舍较差,教室面积、户外活动面积由于场地受限,难以改扩建,主要集中在城区三办一园。公办园建设滞后,我市目前公办园占比仅为15%(不含21所幼儿附属班),可提供的优质普惠学位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2.师资队伍不强。一是教师总量不足。我市现有教学班1380个,仅有专任教师2444人、保育员1374人,大多数小学附属园和部分民办园没有达到2教1保的配备标准。目前,我市公办园教师共1127人,在编仅161人,根据《湖北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鄂编办发[2018]4号文件精神,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16,我市公办园需配备教师659名(10546÷16=659名),目前尚有498名缺口。二是教师持证率较低。2444名专任教师中,持证教师仅1272人,持证比例52%。部分教师不是幼师专业毕业,在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上难以胜任幼教工作。三是教师队伍不稳定。虽然我们出台了提高幼儿教师待遇的一系列规定,但公办幼儿园(除实验幼儿园)靠收取保育费维持运转,无力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多数民办幼儿园也普遍存在工资偏低,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队伍稳定。
3.经费投入不够。根据湖北省学前教育示范市和《仙桃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一2020年)》要求,我市公办园生均每年500元的公用经费拨款将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教师培训经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等方面,我市亟需出台具体政策并落实。
四、相关建议及后段打算
下一阶段,我们将坚持发展与优质并重,创新与落实并举,把全省“学前教育示范市”的招牌擦得更亮。同时,希望得到市人大大力支持,帮助我们争取相关政策和方方面面的重视。
1.坚持抢抓机遇,着力扩充优质资源。将学前教育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抓住国家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市财政支持政策,到2020年,再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园8所、附设幼儿园15所,使我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92%以上,确保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学前教育。通过三年努力,公办幼儿园比重达35%以上。
2.坚持多措并举,着力强化队伍建设。将幼儿教师队伍纳入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招考、转岗、自聘等途径,充实幼儿教师队伍,进一步配齐配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争取市编办支持,落实《湖北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鄂编办发[2018]4号文件精神,两年增配公办幼儿教师编制500个,2020年前达到省定标准。加强园长和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实现幼儿园园长持证率达100%、教师持证率达90%,壮大骨干群体,提高幼教队伍素质。
3.坚持加大投入,着力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建立健全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幼儿资助机制,保障幼儿园稳定发展。进一步争取财政、物价等部门支持,落实教师培训长效机制、普惠性幼儿园扶持政策、幼儿园成本核算机制,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健康运转、幼儿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破解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问题。
4.坚持完善机制,着力提升管理能力。建立办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幼儿园,依法责令停办,吊销办园许可证。严格落实幼儿园登记注册年检制度,规范办园行为,促进各类幼儿园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改进教学方法,建立适应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借此契机,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学前教育工作的支持与厚爱,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缺憾和不足,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在此,我诚挚地邀请在座的各位到教育局和各幼儿园视察指导工作,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学前教育事业,多来监督批评、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照单全收、积极整改,共同把仙桃的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推向更高水平,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而不懈努力。